在新“国九条”的严监管环境下,A股市场正加速优胜劣汰。年内已有13家上市公司确定退市,其中7家正是因为触及面值退市规则而被终止上市。面对退市危机,多家ST公司纷纷采取自救措施,掀起了一场“保壳”大战,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ST公司频出"保壳"良方
面对1元面值退市的危机,多家ST公司纷纷出招自救。
6月21日,ST德豪(002005)、ST中装(002822)等7家公司相继宣布了回购股份或股东增持计划,以期通过提振市场信心来稳定股价。ST德豪的股东计划未来六个月内斥资8500万至1.7亿元增持,ST中装管理层也承诺在三个月内投入最高不超过400万元增持公司股票。
除了回购增持,一些公司还另辟蹊径。*ST威帝(603023)在重组计划遇阻后,提出了股份回购预案,拟通过减少注册资本来支撑股价。此外,一些公司还通过业绩说明会和投资者调研活动积极传递利好信息,吸引投资者关注,力求改善市场预期。
短期“保壳”难掩基本面隐忧
虽然ST公司使出浑身解数力求自救,但市场专家认为,这些短期措施治标不治本,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经营现状。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在当前严监管环境下,市场更加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如果公司的基本面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仍将难逃退市的命运。
事实上,沪深交易所正紧盯处于退市边缘的ST公司,密切关注其“保壳”行动背后的真实动机和潜在风险。据悉,已有多家公司因股价异动或披露增持计划等原因收到了交易所的监管问询,要求其说明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股价操纵等问题。这表明智飞生物股票,在“新国九条”的严监管态势下,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自救行为将保持高压态势。